诡三国

第2646章聪明之中相争

可是没想到,最终自己还是迫于形势,退了下来,成为了旁观者……

『如此也好,』崔钧缓缓的捋着胡须,『也就该轮到他人着急了……』

确实如同崔钧所料,着急的人很快的就出现了。

在这些太原大姓里面,最先扛不住的,就是温氏。

从一开始,温氏就打算想要做个黄雀,甚至不惜谋划『刺杀』王英,企图嫁祸。

可惜并没有成功。

可是随着事件的推移,温氏也不敢再稍存幻想……

不管是山东还是关中,士族家族本身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,其中传承最久的人家,甚至可以追朔到东周春秋时期。数百数年间,起起落落,先行者落魄、后来者居上,这也都是常有的事情。就像是太原之地的温氏,如今虽然以太原左近为家业根本,但和其他家族也谈不上融洽和睦、亲密无间,彼此之间或有通家之好,但也不乏世仇,甚至一个家族内部都有因关系远近而亲疏不同的,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人。

大家族么,为了争家产,兄弟相互之间下毒手的,也不是稀罕事。

而且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斐潜就是当下山西头面人物,是所有山西家族的领袖。对于这些太原士族而言,斐潜控制长安三辅,让关中再次成为天下中枢所在,的确是有一定的好处,但这些好处,并不是都能如数兑现,而且未必能满足其个人的私欲,因此瞒着家族老大做些小动作,也并非不可思议之事,只不过若是被发现了,就要认打认罚,甚至是交出项上人头来赔罪。

温氏就觉得自家事,恐怕是被发现了……

尤其是那些消息传开了之后,温氏就察觉到了情况不妙,有些焦灼难安起来。

以现在来看,温氏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些短视不智。

可是在侥幸心理之下,又有谁能时时刻刻都清醒?

温氏之所以逃离晋阳,抽身事外的想法自然是第一位的,可问题是晋阳城中久久未有动静,然后又有什么温氏子是畏罪潜逃的谣言,还有些什么死尸被检查出来,最关键的是工房说找出了兵刃的线索……

那就是自然相当的不妙了,又有几个人可以坐得稳的?

温诚的实力最小,想要不被卖出去,那么自然只有让其他的大家伙相互打起来,他来做渔翁,可问题是大家伙都安安稳稳,风向越来越不对劲,所以最终温氏温诚投了,率先出局。

只不过投降输一半,呃,咳咳,自首可减免,所以具体刑罚相对会轻一些……

温诚一投子认输,自己负荆请罪,顿时晋阳城中就是惊起一片。

有涉及,亦或是有从走私当中得到好处的大小官吏,特别是之前多少有和温氏往来的,就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不是暴露在了水面上。于是,在打听到了温氏子并没有被当场处罚,只是暂时性的看押之后,这些官吏也就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。

太原并非是斐潜直接打下来的,只能算是投了的。

所以,在太原当地,有很多的旧系统。

北地诸郡,平阳左近是最早施行新官吏体系改革的地方,然后就是关中三辅,而后是河东汉中等地,然后再陇右羌人北宫事件之后,斐潜又再次推动了郡县官吏体系的改革。

这样的改革,对于整个大汉官僚机构来说,当然是有益的,分化地方官吏的权柄,使得职责更加清晰,分工更加明确,同时加强了中央的集权,使得中央人事对于地方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,军政分离也让地方叛乱更加的困难。

就像是当下,崔钧即便是有些想法,也只能是动点小花招,不敢跳得太高,甚至一见势头不对,便是立刻顺风使舵。因为崔钧完全没有军权,自从他离开西河到了太原上任之后,就基本上没有军权了。起初还是有个都尉,大概能算是崔钧的下属,可是后来么,三调两调之后,都尉就变成了巡检,只是针对于地方贼匪,并且受到了许多阻碍,并没有多少开展。

至于巡检为什么在太原施展不开,以至于对于这一次的走私桉件没能起到多么大的帮助,其具体的原因么,包括崔钧在内的大部分管理官吏在内,都是心知肚明的。

谁愿意将手中的权柄分出去?

崔钧骑墙,一会儿做空,一会儿做多,虽然说这样的行为让人厌恶,可是不得不说在很多时候这些骑墙派获利不菲,即便是偶尔失手,也不会伤筋动骨,要不然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都选择骑墙了。

有什么样的领头人,当然就有什么样子的下属,崔钧方向上一变,低下官吏在迟疑和彷徨之中,听闻了温氏自首的消息,便是都坐不住了,前前后后,三三两两,也都略微交待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,以示诚意,同时也为了将自己摘出来,出卖了一些其他的人,却不知道他们的证词,收拢到了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个的闭环。

墙头草见风就倒,死硬派王怀当然是最后一批得到消息的。

虽然不懂得什么是刑讯学问的甄宓,但是她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家商品卖出个高价来,比如暗中竞标,其实就和囚徒心理有些相似,谁也不知道谁会出什么价……

为了搞清楚事态究竟到了哪一步,王怀便只能是亲自出马,前往军营。一路上,他的脸色虽说尽力维持正常,但是目光之中却充满了惊恐和怀疑。

军营距离晋阳城并不远,王怀行不多久已经依稀在望。

在路上,王怀还偶尔看见些熟悉的官吏,但是没等王怀打招呼,便是见到那些官吏宛如躲避蛇蝎一般,顿时就让王怀觉得事情恐怕是恶化到了极点,满心满腹都是危机之感,脸色也有些保持不住了,眼角不停地跳动着。

『见过大姐!』好不容易进了营地,见到了王英,王怀连忙摆出习惯性的笑容,上前施礼拜见。

『大胆!』坐在王英一侧的甄宓毫不客气的呵斥道,『此地乃是军营!上首乃是渔阳侯!岂可以私相称?汝欲藐视王侯乎?』

甄宓容颜艳丽,可是这眉眼一扬,脸色拉了下来,也略有些杀气腾腾。早前在长安三辅之时,甄宓也常跟和王怀类似的家伙打交道,很清楚该要如何对付这些色厉内荏的家伙。

王怀听到了甄宓呵斥,脸色一愣,略有些愤满,但是很快垮塌下来,忙不迭的摆手说道:『在下怎敢,怎敢……在下只是一时口误,口误,岂敢藐视渔阳侯……』

甄宓沉声而道,『量你也没有这个胆量!如今渔阳侯亲督太原走私一桉,有缉拿询问,捕杀不法之权!今次且恕汝不敬之罪,但若还有下次,即便渔阳侯不问,我也绝不轻饶!』

王怀自然是再次道歉赔罪,口称不敢。

甄宓向王英拱了拱手,『渔阳侯太原巡察按事,汝本是同宗,然莫以故人可欺!若汝心中有什么阴谋暗算,以为渔阳侯少知乡情,便行欺诈蛊惑,汝便是自寻死路!闲话少说,既然已经入营拜见,有何陈述,速速禀来!』

王英坐在上首,沉默着,因为她也姓王。

大汉还有亲亲相隐不犯法的道德观,所以现在她不适合做恶人,只能是甄宓来当。

太原士族这一帮子人,从一开始就不太属于山西士族的核心群体。即便是王允之时,也像是短暂的光华,毕竟在董卓未入雒阳之前,山西的士族领袖是杨氏,而杨氏集中经营在河洛地带,太原这样的地区就相对偏远一些。

太原的这些士族乡绅,基本上已经势位不再,多数是凭祖上的一些遗泽存留,大多是不够资格参与朝局大势的竞逐,但反而更有时间和精力在乡土中经营。

普通小民,自不会是他们的对手,所以他们之前都是呼风唤雨,自觉良好。正是因为如此,导致这些人相对来说,没有像是关中三辅的士族子弟一般,对于政治的有足够的敏锐性,相对来说比较滞后,愚钝,且自以为了得,很多都是一门心思的待在太原过自己的小日子。

现在,就到了修正这些长歪了的树杈的时候。

王怀有些踟蹰,喉头活动了一下,正准备说一些什么的时候,忽然听闻在营地之外一阵嘈杂,然后便是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:『渔阳侯,渔阳侯在上!老夫,不,老朽有要情上禀!』

人气小说推荐More+

女配快穿回来后[穿书]
女配快穿回来后[穿书]
曾经容蓁拿的是豪门女配的剧本  对!就是那种各种和女主作对,花式作死的炮灰女配……  后来,她阴差阳错得到了一个快穿系统,在三千世界里辗转,  从被虐的炮灰小菜鸟,到装备满级的大佬,容蓁走过无数个世界。  好不容易成为大佬,容蓁觉得是到了该“安享晚年”的时候了  然后,她又穿回来了!  容蓁:……!!!  1.不黑原男女主  2.关于娱乐圈的内容不多  3.放飞之作,作者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情节
盛世青华
男主的男妻[穿书]
男主的男妻[穿书]
易寒之熬夜看了一本武侠小说,因剧情太烂连夜喷了作者一夜,然后第二天起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进了这本小说里,还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路人角色。  易寒之表示穿就穿了吧,反正他只是个路人甲,陪男主打怪升级这事轮不到他来做,他就在家做做他的风流少爷好了,没事去花街转转,岂不乐哉?  谁知当天主角就找上门来,要他交出什么武功秘籍?  易寒之表示这什么鬼,我不知道啊!  于是便将主角赶了出去,顺带调戏了下主角,因为
浮生皆未尽
篡位将军的白月光(重生)
篡位将军的白月光(重生)
文案一(原名《公主归来[重生]》)和亲归来,国亡了。她从公主变成了前朝公主。龙椅上坐着当年为她送亲的将军。幸而重生一回,早就知道了。“妾绵薄之力,当不起陛下如此称赞。唯愿天下安定,百姓安居,妾自安心。更愿吾皇圣体安康,福寿无疆,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前朝的尊贵繁华俱往矣,亡国的公主折腰,对新朝皇帝三叩九拜。文案二那年,他送宝华公主谢玉璋去关外和亲。她说“天下飘摇,谢家气数已尽。这江山,君若有能,
袖侧
穿书后我一夜暴富
穿书后我一夜暴富
莫双双一夜暴富,因为她穿书成了女主的准嫂子,  一个拥有两栋摩天大楼的房姐,  可惜她的剧情却是hard模式  男友想把她的房车钱奉献给妹子,  亲戚想让她留下遗产去死,  闺蜜也正等着继承她的男朋友。  我可去你们的吧!  是狼狗不够酷还是奶狗不够甜?  是我的钱不好花还是给你们脸了?  于是莫双双踹了男友打了亲戚撕了闺蜜,  之后更是开启了买买买的快乐模式。  可女主嘤嘤嘤的来了我要你的钱,
千朵云眠
冲啊,太子殿下
冲啊,太子殿下
中贺惜朝刚成为废太子伴读的时候,人人都幸灾乐祸,明里暗地嘲笑他上了条漏底的船。  果然,废太子不出所料一蹶不振,不学无术惹得众人摇头叹息。  其他各宫伴读都等着看贺惜朝笑话,可没想到废太子虽做尽荒唐事,却将他的小伴读护地极牢。  扬言“动我可以,动我家小惜朝试试  为此他揍翻了各宫皇子,赶跑上书房师傅,顶撞了皇上无数次,将胆大包天的事情做了个遍  之后……  废太子依旧带着自家软糯小伴读叱咤皇宫
遥的海王琴